建设“一地、两区、三城”加速高质量发展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建设“一地、两区、三城”加速高质量发展
清城区高标准完成奥体中心等省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清城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有序推进,打造粤北首个“花稻花”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6月28日上午,清远市清城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清城区区长廖家杰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今年清城区将认线”工作部署和市委“十大行动方案”,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加快建设“一地、两区、三城”,奋力谱写新时代清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清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额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南方日报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李丽珍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21年主要工作。2021年,清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2.39亿元、同比增长5.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227元、增长4%;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21万户、同比增长7.9%,新增“四上”企业205家;位列2021年全省区县工业百强排行榜第28名。
去年,全区新引进项目14个、完成投资金额135.5亿元,47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58.53亿元、完成率121.4%,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6.7%。广清(清城)产业园投(试)产项目79个,获省“年度经济功能区优秀奖”。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启动区正式运营,配合清远市成功申报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创建市级以上工程中心6家,引进高层次人才136人。新北江制药建成粤北地区2021年度唯一一家通过认定的省重点实验室。
清城区高标准完成奥体中心等省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清远体育中心已对外开放,“四馆一中心”已完成总体建设进度80%。省职教城进驻高职院校10所、在校学生达10.5万人,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正式开学。投入1.1亿元进行85项文明城市创建项目建设,南岸公园、飞来峡古栈道等建成使用,新增碧道16.2公里。新建污水管网43.52公里,新增5G基站208个,累计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366个。
去年,广清接合片区清城片区7项试验任务4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67亿元,农村“三块地”改革成效明显。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认定区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家,认证“三品一标”10家。清城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有序推进,打造粤北地区首个“花稻花”无人农场示范基地。新增美丽乡村416个,源潭新马、东城“三村一居”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成效明显,石角镇荣获第二届“乡村振兴清远大擂台”金奖,新桥村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自然村集中供水100%全覆盖、无害化户厕100%普及。
去年,清城区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100%,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5%、10%。投入教育经费15.55亿元,新增学位超1.8万个。区疾控中心等4个新(扩)建医疗卫生项目加快建设,区人医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合作共建加快推进,洲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清远市首家“广东省社区医院”。累计安排超2.55亿元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冠疫苗全人群全程接种完成率达91.79%。建成全市首个“网格化”综合治理指挥中心,网格化管理实现100%全覆盖。
深化改革方面,清城区顺利完成镇街体制、行政复议体制、森林公安管理体制和有关群团机关等改革,国防动员改革、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民兵组织调整改革扎实推进。建成4个“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中心,区24小时自助大厅和全市首个社区24小时自助服务区(石角镇美林湖社区)投入使用。创新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在广清(清城)产业园打造全市首个进驻式“智税微厅”。524项审批事项1079项材料实现免证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实现全覆盖、审批时间蕞短压缩至35个工作日,小微企业办电蕞快可“当天报装、当天接电”。与湖南靖州、广州越秀、肇庆广宁实现321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
去年,清城区扎实有力建设生态文明,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场所)605家,全区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3.2%,连续两年获得全市环境保护暨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头部名,助力清远实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排名全省头部位。持续加大对乐排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整治,4个国(省)考断面稳定达到考核标准。新马村成为全省首个“碳中和”新能源示范村。
发展是头部要务。今年,清城区将全力推动全区48项、年度投资51.46亿元重点项目动工建设,集中精力抓好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华南声谷等重大平台项目建设,配合清远市加快推进广清城际北延线、省职教城三期、清花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开工建设,积极配合广州软件学院清远校区筹建工作,力争年内启动校区建设。
同时,清城区将以龙塘、石角标准厂房建设为抓手,为企业“拎包入住”创造便利条件,围绕激发产业集聚效能,科学谋划招商引资项目,加快构建“筑巢引凤”“以园招商”的招商体系。主动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引导已签约项目有序布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确保“引进一个,带来一片”,着力打造大湾区投资热土。
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转”,探索建立用地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用地统筹,优先保障优质项目尽快落地投产。深挖石角建滔片区扩园、华南声谷扩园等地块产业发展容量,加快开发源潭镇简带工业园区和锦鸿片区等连片地块,着力打造产业聚集区。持续加大财税、金融、用能等领域支持保障力度,切实为企业纾难解困。
今年,清城区将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全力抓好工业匹配度提升,扶优扶强AB类企业,引导C类企业向B类企业以上转型升级,推动D类企业提效升档或出清,大力推动陶瓷、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蓝宝、新北江等龙头企业和粤港(清远)生物医药孵化及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培育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聚区。大力引进新楠方亿尚智能家具等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助力广东卡诺亚家居等成长性好的本地优质企业增资扩产,推动高端家装行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无机非金属、高分子等新材料研发,推动形成以忠信世纪、凯荣德、雄星新材料等企业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重点围绕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积极培育“互联网+”创新企业,支持广东清远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力争推动40个项目开展技改,完成技改投资8.29亿元。
充分发挥省职教城落户清城优势,扎实做好产学融合、产城融合两篇文章,系统谋划城市、产业、人才规划对接,深入推动清远高新区、广清(清城)产业园等重点企业联合高校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平台。大力实施“职教优才”培养计划,围绕产业发展导向和大湾区产业转移需求,定向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引育用留”制度体系,高水平建设省职教城人才服务基地,做大做强本土产业和企业,加快孵化一批电商、手游、创意、时尚等创新型中小企业,努力实现平台引人、产业留人,为清城高质量发展提供职业技能人才保障。
今年,清城区将继续抓好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参与“双区”和两个合作区产业协同合作,配合清远市加快推动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实体化运作。不断提升广清(清城)产业园软硬环境,加快推动新塘组团、湖岸西路片区开发建设,力争新增投(试)产项目25个以上。配合清远市加快理顺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中国南部物流枢纽二期、城际清远源潭综合物流产业园项目一期建设,积极引进航空物流、跨境物流、保税物流和冷链物流等新业态,做好物流产业“深加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物流产业吸引集聚更多新经济增长点。
继续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强化重点交通项目支撑,配合清远市扎实推动磁浮旅游专线等项目建设,做好广清永高铁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动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延伸至清远项目、佛清从高速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广清大道南延线、东环快速南延线接乐广高速王子山出入口等干线公路与广州对接,深度融入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
促进服务共建共享。加快构建与大湾区接轨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在广清接合片区打造建设“广清新城”。加大越秀、清城两区教育领域交流合作力度,继续引进一批广州名校在清城区合作办学或托管办学,积极推进与广州美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教育对口帮扶。继续深化两区医疗卫生领域交流,积极推进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省内高水平医疗机构合作共建,借鉴广州市越秀区正骨医院与清城区中医院对口帮扶等新模式,探索一院一特色、区域联合配套的对口帮扶特色专科建设道路。加快推动广州营商环境5.0向清城覆盖,不断拓宽广清通办业务范围,推动广清两地更多优质资源互通共享。
清城区今年将把打造清远鸡、丝苗米等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作为推动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清远鸡、预制菜产业规划编制,着力推进清城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南粤黄羽鸡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上兆公司大型丝苗米加工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推动清远鸡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丝苗米产业扩面增产提质。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清远配送中心,推动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加工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壮大中央厨房、预制菜等产业集群,推动飞来峡预制菜基地尽快动工建设,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全力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
清城区将深入实施“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力争90%以上自然村成功创建为“整洁村”档次以上美丽乡村,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四小园”建设,力争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120公里以上。持续推动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保护好传统建筑和传统村落,高标准推进源潭新马、东城“三村一居”、石角1953等乡村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田园养生、农耕体验、休闲露营、民宿康养等休闲农村旅游新业态,着力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条。
聚焦7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任务,清城区计划年度投入32.96亿元,扎实推进29项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具有清城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以农村“三块地”改革为突破口,扩大全区试点范围,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一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清城区将全面落实“促进就业九条”3.0版本,强化就业服务和信息精准推送,持续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城市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和保障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加快落实全省6方面131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帮助尽可能多的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挺过难关,保住岗位。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加强失业人员兜底保障。
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全力办好省、市、区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实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加快推进碧桂园山湖城C区三期配建学校、清城中学新建教学楼等6个新(扩)建中小学校项目建设,确保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6900个以上。协助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区疾控中心等4个新(扩)建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按照三甲综合医院标准推进区人医新院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确保养老、医疗参保全覆盖,稳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和洲心敬老院三星级升级改造。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全力协助办好省运会,完善全民健身公园,办好系列群众文体活动。
统筹完善社会治理。持续推进“平安清城”“法治清城”建设,完善“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打通平安清远建设三项攻坚任务“蕞后一公里”。扎实推进扫黑除恶、扫黄打非、反诈、打击侵权假冒、打传、打私等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大力整治毒品突出问题,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治理。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抓紧抓牢消防、道路交通、防汛抗旱、自建房排查、防灾减灾、企业生产等领域安全工作。深入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区”“广东省双拥模范区”创建活动,加快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远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