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远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深圳都市圈:如何破圈而来?

admin7个月前 (09-27)清远产业信息11

  答:深圳都市圈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部,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土地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规划有关任务举措涵盖河源市和汕尾市部分区域。

  答:2022年,深圳都市圈范围内常住人口3415万人。

  问:深圳都市圈现有经济水平如何?

  答:经济发展水平领先。深圳都市圈是全国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城镇体系和功能较为完善的城镇密集区。2022年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约4.9万亿元,分别约占全国和广东省的4.05%、37.96%,人均GDP达14.3万元,经济密度约3亿元/平方公里。

  答: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先锋典范、开放包容的世界窗口。

  到2030年,深圳都市圈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一体化合作机制基本建立,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成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国际化大都市圈。

  ——都市圈集约化发展格局基本建立。深圳核心引擎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东莞、惠州整体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依托交通要道、向外放射的发展轴带基本成型,形成以中心城市为引领、发展轴带为支撑,各城市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区域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创新动力活力明显增强,联合申报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数量显著增加,深圳都市圈研发投入强度达5%以上,都市圈发展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都市圈一体化联动更加有效。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健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93%,1小时通勤圈总体形成。

  ——都市圈国际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国际交往和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与港澳务实合作深入推进,与国际接轨的通行规则基本建立,国际化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加速形成。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水平显著提升,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撑体系基本建成,民生服务共建共享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实现政务服务跨城通办。

  展望到2035年,深圳都市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更加完善,跨界区域城乡协同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产业体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实现全面融合发展,建成具有中国气派、世界水平的创新型、国际化、现代化都市圈。

  答:增强深圳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提升东莞、惠州副中心发展能级,高水平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增长极,形成“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布局,实现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协同联动。

  深圳主中心:促进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化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引领带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强化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以深圳为主阵地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海港、空港为枢纽,高铁、城轨、高速公路为骨架,高效衔接国际国内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提升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水平,对标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东莞副中心: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韧性,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打造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推动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创新区四大战略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之都。

  惠州副中心: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培育壮大石化、能源、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支柱产业,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清洁能源中心,推进大亚湾经开区、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稔平半岛能源科技岛等重大平台建设,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深汕特别合作区增长极:创新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合作范例,高水平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建设,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城市功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和传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能级,努力把合作区打造为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

  深莞穗发展轴:以深圳为核心,依托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广深铁路以及广深、莞深高速公路等交通通道,打造联通深莞穗的中部创新发展轴。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实施,加快深圳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燕罗先进制造业园区、九龙山先进制造业园区、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新城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开放互通的区域创新体系。

  深莞惠河发展轴:以深圳为龙头,依托赣深高铁、深惠城际、京九铁路、长深高速公路等交通通道,联通东莞、惠州、河源,构建东北部产业发展轴。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打造深莞惠科技产业走廊。加快深圳坂雪岗科技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新桥东先进制造业园区、深圳国际低碳城、深圳国际生物谷、深圳国际食品谷、东莞银瓶合作创新区、东莞东部工业园、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深河产业园、深河科技园等开发建设,研

  究建设深河特别合作区。提升东江流域水资源供给保障水平,筑牢都市圈北部生态屏障。

  深惠汕发展轴:加快建设深汕铁路、深圳外环高速支线、惠州稔平环岛高速公路,联通惠州、汕尾,打通深圳面向粤东沿海的交通通道,构建东部沿海发展轴。高水平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积极推进重要城市节点联动发展,加快推进环大亚湾新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大亚湾石化产业园区、大亚湾新兴产业园、深圳(汕尾)产业园、汕尾高新区等重要产业节点建设。以大鹏湾、大亚湾、巽寮湾、双月湾、深汕湾、小漠湾、红海湾等优质山海资源为依托,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轴:依托深中通道、深珠城际(伶仃洋通道)、深圳至南宁高铁,加强与中山、珠海、江门等珠江口西岸城市合作,打造跨江发展轴。联通“澳门―珠海”发展极点,加强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放合作。强化前海片区与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联动发展,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着力打造环珠江口“黄金内湾”。

  问:深圳都市圈有哪些轨道重点项目?

  三横:莞惠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塘厦至龙岗城际和中南虎城际,深大城际、深惠城际龙岗至前海段、深汕高铁和汕汕铁路。

  五纵:穗莞深城际、深莞增城际、广深中轴城际(原常平至龙华城际)、深惠城际龙岗至惠州段、广深铁路。

  加快穗莞深城际南延线、深惠城际、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等项目规划建设,推动广深中轴城际(原常平至龙华城际)、深莞增城际、塘厦至龙岗城际、深珠城际等前期研究,谋划推动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前海)、深圳东部地区与深圳第二机场(惠州平潭机场)的快速轨道交通、深莞惠三市跨市市域快线或市域(郊)铁路的规划研究。

  东向积极推进深汕高铁建设,增强深圳核心区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快速联系。北向开展广州至深圳高铁新通道前期研究。西向加快建设深圳至江门铁路,推动深珠城际高铁通道功能研究。

  问:深圳都市圈有哪些高水平实验室?

  答:依托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等实验室,创建以高水平实验室为引领的实验室集群。加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深海科技等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

  问:深圳都市圈有哪些跨区域产业组团?

  答:河套―西丽湖―光明―松山湖创新产业组团;前海片区―滨海湾新区―翠亨新区临港临空经济组团;坂田―观澜―塘厦―凤岗―平湖电子信息产业组团;坪地―清溪―新圩绿色低碳产业组团;潼湖―银瓶创新区装备制造产业组团;龙岗―坪山―大亚湾―惠阳高端制造产业组团;坪山―龙岗―大鹏―惠城―博罗―龙门健康产业组团

  问:深圳都市圈有哪些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答:深圳都市圈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保持国内领先,2022年外贸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额分别约占全国的8.7%、5.8%。初步建成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滨海湾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等一批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问:深圳都市圈如何破解住房难题?

  答:共建共享跨市域安居住房。优化都市圈保障性住房规划布局,推动建立跨市域保障性住房建设合作机制。支持在东莞、惠州临深片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沿轨道交通建设大型安居社区,推动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市政配套设施协同发展,探索跨市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探索在临深片区共建人才社区,推动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

  (据南方+,图表据深圳发改委公众号)

  范围包括广州市、佛山市全域,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土地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约3257万人。规划有关任务举措涉及清远英德市和云浮、韶关部分地区。

  规划提出,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佛核心区为引领,以肇庆、清远中心城区为发展极,构建“一核两极四轴”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全国高质量同城化示范区、全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典范区。

  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土地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3415万人,规划有关任务举措涵盖河源市和汕尾市部分区域。

  规划提出,将深圳都市圈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先锋典范、开放包容的世界窗口。要增强深圳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提升东莞、惠州副中心发展能级,高水平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增长极。

  范围包括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所辖行政区域,规划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新时代高水平开放合作新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的高质量发展区域。

  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全域,梅州都市区为联动发展区。规划提出,将汕潮揭都市圈建设成为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增长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重要节点、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先导区、粤闽赣原中央苏区拓展沿海及海外市场的区域物流枢纽和均质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试验区。

  包括粤西湛江、茂名全域,土地总面积2.47万平方公里,是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规划,将湛茂都市圈培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联动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门户枢纽、现代化沿海经济带西翼增长极。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远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

  2023年,清远高新区提出,将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将清远高新区打造成清远地区首个千亿级的产业园区。   截至2023年底,全区1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13.66亿元,同比增长12.4%;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增长22.1%,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9.5%,均实现双位数高速增长。   今年年初,清远高新区召开加...

广州从化太平镇无居民拖头可进钢构独院800方起做破碎拆解小污染

广州从化太平镇无居民拖头可进钢构独院800方起做破碎拆解小污染

  无居民拖头可进从化太平钢构独院 800 方起做破碎,拆解,小污染租金蕞低 0.50 元/天   ①厂房位于从化太平镇新出厂房,价格优惠!!低至 16 块!厂房方方正正,配有办公室和洗手间还有厨房,靠近兴泰物流园,配有宿舍。水电齐全,实量面积,可办环评,办公宿舍配套齐全;   ②厂房钢结构,有隔热层,中高 12 米,滴水 8 米,牛腿位 8 米,可...

广清一体化十年求索:打造产业“金三角”破题高质量发展蕞大“短板”

广清一体化十年求索:打造产业“金三角”破题高质量发展蕞大“短板”

  清远有条广州路,沿路是一派繁忙的产业园。   2013年,广州、清远组成产业结对帮扶,广清产业园从一片村屋农地上拔地而起,来自四面八方的企业迅速填满了这个13.6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广东富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富强科技”)成为园区的头部个“客人”。   “产业园处于广州、清远和佛山交界位置,交通便利,身处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形成了一个产业金...

清远高新区50年独立产权独栋、双拼标准工业厂房

清远高新区50年独立产权独栋、双拼标准工业厂房

  1.项目:华创智汇科技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示范园;   2.地址:项目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创兴二路与建设三路交叉口南100米;   3.交通:广清城际轨道,许广高速,距清远高铁站14.7公里,距白云机场53公里;   4.产品参数:面积段600-5000方,首层7.8米(预设隔层位),承重2吨;标准层4.2米,承重...

清远高新区博大科技创新园正式开园

清远高新区博大科技创新园正式开园

  清远高新区博大科技创新园正式开园   2023-05-29 08:23:03   清远高新区在做好存量用地、高效用地、新增用地“三块地”文章上再次写下精彩一笔。5月24日上午,位于清远高新区百嘉科技创新园内的博大科技创新园正式开园。作为高新区打造高标准厂房的“先行者”,博大科创园历时三年,将原有工业用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旧厂房改建成为5.5万...

清远高新区赴飞来峡镇调研落实ldquo;百千万工程rdquo;

清远高新区赴飞来峡镇调研落实ldquo;百千万工程rdquo;

  清远高新区赴飞来峡镇调研落实“百千万工程”   2024-04-16 10:33:50   4月12日上午,清远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两新”组织党委书记胡春龙率领区企业服务局、区财政局、区燕湖新城办、区机关党委、区“两新组织”党委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圣力(清远)钢制品有限公司、广东华沣演艺设备产业集...

走进“特斯拉小镇”

走进“特斯拉小镇”

  30多年前,初中生陈琪骑自行车沿一条烂泥路去外乡上学,每逢下雨,她骑一段就得下车,蹲着刮去车胎上的烂泥,否则根本骑不动。她感叹:真是泥城啊。   泥城,上海东南角一个偏远小镇,毗邻杭州湾,由长江和钱塘江水夹带的泥沙长期冲积而成。约200年前,为在一片滩涂上开垦,人们在这里筑有四方如城的泥圩,小镇因此得名“泥城”。很长时间内,泥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陈琪所在的公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