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class=title乡村振兴在行动丨精耕“三地”清远连山探索山区县乡村振兴新路径span
新华网广州9月21日电(陈凯昊)作为粤北山区县,清远连山地势崎岖,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由于青壮年人员外出打工较多,本就稀少的土地很容易被撂荒。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省生态发展区,连山生态环境优越、民族特色鲜明,如何将青山绿水转为金山银山?
近年来,连山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资源活化利用(后文简称为“三地活化”)改革探索工作,在此基础上灵活推动产业融合,利用科技文化赋能发展特色经济,努力探索山区县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精耕“三地”唤醒连山活力 产业融合推动惠农富农
连山拥有丰富的自然文旅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却曾因“三块地”碎片化、效益不高等问题阻碍了发展道路。连山县委书记许崇砚表示,要实现乡村振兴,解决“土地”问题是关键。
目前,连山“三地活化”改革探索正在加紧推进中。连山县委书记许崇砚介绍,当前阶段在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前提下,坚持以党建引领,县、镇、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好“三地活化”,由镇、村、国企或专业经营机构共同组建平台,把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到村经济合作社,再统一交由专业机构开发运营。
在一系列举措下,连山涌现出了一批以黑山羊智慧养殖、石坪村“三地活化”、壮瑶风采非遗工坊等为代表的案例典型。
科技赋能共建“羊光大道” 联带惠农助力乡村振兴
连山“三地活化”工作聚焦“土地”“人才”“资金”三个问题的解决。许崇砚说:“有了土地才有各类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做好顶层设计,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利用科技赋能,将稀缺的土地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从而联农带农惠农。”
黑山羊养殖是连山特色养殖产业之一,有不少农户散养黑山羊。“这些养殖户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风险,如品种不纯繁殖率低,缺乏管理存活率低等。”连山小三江镇省洞村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场的项目负责人尚帅说。
有鉴于此,连山小三江镇省洞村黑山羊智慧养殖生态示范场依托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力量,开展黑山羊智慧养殖。
省洞村整合抛石界羊场的土地资源和设施作为资本入股了示范场,村里每年都能获得相应面积的租金,示范场投产盈利后,村集体每年将获得不少于净利润的25%分红。示范场吸纳了不少村民到此务工,负责喂养、割草等工作。
尚帅表示,接下来,示范场将采取“公司+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带动200户农户养殖黑山羊,将农民自有资金、农村集体资金、企业资金这“三金”统筹融合利用,建成集种植、饲料、育种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盘活文旅资源 驱动连山高质量发展
石坪村为连山永和镇桂联村下辖的自然村,至今约有三百年历史。石坪村原来的承包地由各家独立耕种、老房子长期闲置、村集体建设用地缺乏管护。
如何让沉睡的乡村活起来、旺起来,建设文创农村、文创农业是重要突破口。石坪村“三地活化”项目利用本身的资源禀赋和民族民俗文化风情,打造集文化部落、民宿乡宿、壮瑶医药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实现乡村旅游与文创的共生共荣。
该项目利用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老百姓可通过出租闲置民居、耕地获得长期稳定的租赁收入,30名本地村民管家可获得工资收入,并通过出售特色农副产品增加收入等。
福堂镇金龟村的壮瑶风采锦绣专业合作社则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盘活土地资源、激活农村发展要素。合作社负责人钱清华说,“通过整合废弃闲置的宅基地,建成了三幢制作、展示壮瑶锦绣的大楼,村民以资金、固定资产(闲置宅基地)、劳动力等多种形式入股,推动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以非遗文化融入和推动乡村振兴,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合作社通过“送学上门,家门口就业”的方式,开设壮锦技艺培训班,展开工艺和知识培训,吸收318户加入壮锦技艺队伍,带动98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目前,连山通过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被广东省列为农文旅体康全域标准化试点县。连山举办多个壮瑶族传统活动等大型活动,使今年上半年连山旅游客量、旅游创收分别同比增长28.76%、47.89%。(参与:实习生 张艺馨)
总机:(86-10)8882800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流程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远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