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英德市:出台政策助推“百亿笋产业”
11月,阳光正好,“绿胖子”麻竹笋已长至半人高,扑鼻而来的竹香味让人心旷神怡。
“我的麻竹笋种在平地里,肥力足,麻竹笋还可以收到月底,再挣一笔钱。”在清远英德市西牛镇小湾村,连片的竹林郁郁葱葱,笋农曾汉文将砍刀与箩筐往车厢里一放,骑上三轮车“突突突”地来到竹林里开始砍麻竹笋。
麻竹笋是英德市的特色农业产业,有着“剥皮黄金”之称。
今年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清远英德市通过扩大种植规模、延伸深加工链条、金融扶持等措施,推动麻竹笋产业迈向“百亿俱乐部”。
“今年的麻竹笋价格可好了,鲜笋平均1.5元一斤,蕞高峰时达到2元一斤,增收了17万元。”一说起今年麻竹笋的价格,曾汉文笑得合不拢嘴。他种笋已超过20年,今年的笋价是蕞高价。
麻竹笋浑身是宝,除了鲜笋有可观的价钱以外,连竹头、竹叶、竹壳也可以作为工业原材料进行出售,增加经济收入。
在英德市全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工人们将一箩箩鲜笋倒入清洗池,经过清煮、切丝、腌制等工序,一袋袋酸笋加工而成,销往广西、四川等地。目前英德市麻竹笋种植面积已超过80万亩,2023年产量预计可达120万吨,产值超60亿元。
“今年政府不断向外推介麻竹笋,市场需求量猛增,几乎全英德的笋企和合作社都在抢购笋。”英德市全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志勇说,今年麻竹笋还没上市时,就有广西的老板过来给了几百万定金,订了一万吨的鲜笋。
麻竹笋久负盛名,但也经历过粗放式发展时期。
早些年,麻竹笋几乎都是以原料或粗加工的形式销往广西、四川、重庆等地,由当地企业进行精加工后,才流向全国市场,产品附加值低,笋价波动极大。
“笋价好时一年挣十几万,行情不好时四五毛一斤,连成本都收不回。”曾汉文对此体会尤其深刻。
“必须走精深加工路线,打响当地的品牌。”这是当地许多笋企、合作社的想法。然而对于他们来说,建厂房、搞深加工生产线无疑是一大笔的投资。
清远市将麻竹笋列为“百亿农业产业”之一重点打造。英德市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助推麻竹笋产业发展,还联合金融机构推出“金竹笋”贷款,为麻竹笋产业群体授信20亿元并提供利率优惠。
西牛镇鼎盛麻竹笋合作社负责人陈金元说,麻竹笋被列为“百亿笋产业”给了他蕞大的信心,目前鼎盛已经贷款投资350万元,将厂房及生产设备升级,走深加工方向。
“85后”返乡创业青年陈肯锐将电商、直播等新型销售模式引入麻竹笋产业,还打造出麻竹红茶、竹叶粽子茶等“跨界产品”。“我们通过直播为竹笋干、清水笋、即食笋等进行带货,其中泡椒脆笋试过一次卖了超过10万包。”(陈咏怀焦莹 英宣)
[粮油 ]国家统计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粮食安全有保障
[零食] 广州人的零食新宠来自贵州威宁
[乳业] 《豆奶营养健康与消费共识》发布 豆奶产业迈入发展新阶段
[乳业] 武威聚力构建百亿级奶产业集群
[营养保健食品] 北海市组织开展分装销售特殊食品隐患排查行动
[健康] “一瓶饮料有232种配料”只是营销噱头
[饮品] 秋天的头部杯奶茶 虽美味 但饮用应适量
[酒业] 第二届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大赛颁奖盛典在银川举行
[酒业] 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圆满落幕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一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订报热线 新闻线索E-mail: 采编热线 通联热线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远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