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给农民看得到的实惠
原标题:清远:给农民看得到的实惠
↑《人民日报》刊发关于清远的报道。
连州市大路边镇黎水村,村民齐齐出动建设美丽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继登陆央视之后,清远农综改又受到了《人民日报》的关注。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土地整合叩开致富大门 服务统筹免除奔波之苦——广东清远 给农民看得见的实惠》的报道,同时在六版刊出《清远农村变革记》,通过两篇深度报道,对清远农综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报道提到,“得益于该市近年来推行的土地资源、涉农资金、涉农服务平台‘三个整合’,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公共服务‘三个重心下移’,300万农民正过着跟以往不一样的新生活”。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龙跃梅
2012年底开始,清远农村综合改革正式拉开大幕,主要内容包括村党组织建设重心下移、村民自治重心下移、农村公共服务重心下移在内的“三个重心下移”和包括整合土地资源、整合涉农资金、整合涉农服务平台在内的“三个整合”。
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2014年4月,清远成为中央农办农村综合改革联系点;2014年7月,清远被确定为全省创新社会基层治理模式示范点;2014年11月,清远被农业部等13部委列为全国第二批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2015年8月底,财政部选定清远为全国头部个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市。2015年11月,清远市确定为省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市。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陈锡文2014年4月在清远考察时说,清远从地方实际出发,顺应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愿望,积极寻找适合清远特点的农村改革突破口,抓住怎么调动农民积极性这个环节,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激发基层活力,下了很大工夫,找到了更好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钥匙”。中央党校副校长、教授黄浩涛8月10日在清远调研时指出,从清远的改革实践来看,比较全面地破解了“三农”问题的难点。
2015年4月,以《清远乡村改革记》为主题的专题片,登陆中央电视台一套《朝闻天下》栏目,连续4天为国内外观众介绍清远农综改探索和经验,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清远农综改的一些好经验已上升为中央决策。11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也吸收了清远农村综合改革中“村民自治重心下移”经验,并将清远的探索变成了中央决策。
“我们总结了清远的经验,把它变成了中央的一项政策。”11月10日,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谈到,《方案》吸收了清远农村综合改革“三个重心下移”中的“村民自治重心下移”经验。他表示,要积极鼓励清远大胆地探索。
“在有实际需要的地方,依托土地等集体资产所有权关系和乡村传统社会治理资源,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在已经建立新型农村社区的地方,开展以农村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韩俊说,《方案》的这一段描述实际上就是将清远“村民自治重心下移”的探索变成了中央决策。
连州西岸镇太坪坊上村:筹资125万元建设美丽乡村
走进太坪坊上村,整齐划一的房屋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推进,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人对太坪坊上村的发展充满信心。
今年清明节期间,村里召开了村民大会,公推公选产生新村民小组干部和村理事会成员。好人加能人,成为理事会成员的标准。村理事会总共有8个成员,这些成员基本都在经商,见多识广,更重要的是乐意为村里办实事。
看着周围的村庄越来越漂亮,太坪坊上村也坐不住了。清明举行的村民大会商议决定,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筹资125万元对村庄进行升级改造。
村里有一位在广州做生意的老板捐了1万元。“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捐款,这个老板还搞了一个活动,激发村民们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村委会主任、理事会成员唐卫权说。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目前,村内3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300平方米的休闲池塘,以及凉亭、花坛、花池等建设开始了热火朝天地建设。年底,太坪坊上村的面貌将焕然一新。
农村综合改革的土地整合,也得到了村民的支持。经村民大会表决一致通过,同意将本村民小组的土地由村集体统一调配,进行全面整合。村内513亩土地,由村集体统一发包给西岸镇上丰水稻专业合作社经营,农户以土地进行入股,每亩土地每年不少于500元的分红。
村里发展好了,村民的生活越过越有滋味。以前晚上9时前村民基本都睡觉了,现在却不同了,山村里也惊现“广场大妈”。
在广场旁边,记者还看到了游泳池。唐卫权说,这里以前是一个小池塘,一些年轻人提出来可以建成游泳池,得到了大家的同意,就把这个游泳池建起来了。
村里的年轻人唐中平自豪地说:“村里搞得这么好,不愁娶不到老婆。”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远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