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产后年营收可达9亿元
南方日报讯 (记者/焦莹通讯员/张启达戴朝文黄文浩)6月26日,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广晟新材异地搬迁升级改造项目(一期)试产仪式在清远英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广东广晟稀有金属光电有限公司以国内同行业同等规模项目建设蕞快速度,建成了全国首条钽铌冶炼全流程DCS生产线。
在试产仪式上,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杨德银,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苏权捷,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处处长孔令丰,清远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郑伟斌,英德市委书记张杨彬,广东广晟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邱振淮等领导嘉宾共同按下项目试产启动键,历时一年半新建成的生产线缓缓启动,标志着全线贯通正式投入试生产。
广晟新材前身为始建于1960年的原冶金部军工局“723厂”,现为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一级企业广东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的国有全资子公司,是我国蕞早从事钽铌冶炼的五家企业之一。广晟新材异地搬迁升级改造项目于2017年6月启动,从广州从化搬迁至清远英德,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2亿元、建设用地约356亩,分为三期建设,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年营收约13亿元、税收约7000万元。
苏权捷指出,广晟新材异地搬迁升级改造项目(一期)试产,是广晟集团贯彻落实广东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部署、实施省重点建设项目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广晟集团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策略、突破钽铌产品“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的实际工作成效。广晟集团坚持围绕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大局,锚定新时代产业主攻目标,谋划实施了广晟新材异地搬迁升级改造项目等一批战略意义突出、区域带动力强的大项目,有效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他强调,广晟集团将充分利用清远的区位、成本和资源等优势,发挥广晟系统的人才、技术和资本等特长,精心组织广晟新材的投产运营,推动项目尽早达产达效,同步实施产业链整合和升级,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更好的产业发展、产值和税收,为清远市制造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广晟力量。
杨德银表示,广晟新材项目(一期)顺利建成试产,是清远产业招商落地行动的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清远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迈出关键步伐。感谢广晟集团长期以来对清远经济社会发展、广清产业共建的大力支持。他强调,清远的营商环境良好,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聚、创新创业的热土,并坚持在用地、融资、用工等方面助力落户企业项目建设发展。清远欢迎广晟新材钽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到清远来大展宏图,形成合力协同推动清远先进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希望广晟新材加快发展成为清远产业集聚区的主力企业。
“广晟新材代表着钽铌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对英德市打造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具有重要作用。相信英德这片投资热土一定能为投资者带来预期的回报。”张杨彬强调,英德坚持以广清一体化为主抓手,大力推进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等重要产业平台建设,引进了广晟新材等一批优质项目。英德发展靠的是项目,英德市委坚持营造亲商、重商、安商、扶商、富商的发展环境,把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作自家事来办,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共同助力英德高质量发展。他希望广晟集团和有色集团以项目建成试产为起点,再接再厉,早日实现达产达效,加快推动后续工程建设,争取将项目打造成为英德市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企业。英德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全力以赴加强要素保障,全方位帮助项目投产、运行,精准支持企业发展,助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据邱振淮介绍,该项目(一期)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营收约9亿元、税收5000多万元。在项目筹建期间,广晟新材已通过税务转移向英德市缴纳了3亿多元所得税。接下来,有色集团将站在国家钽铌产业发展的高度,整体谋划广晟新材的建设发展,积极推动第二、第三期,努力构建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从湿法冶炼到半导体晶圆、金属制品深加工的钽铌新材料制造加工产业链,争取早日成为我国钽铌产业链的“链主”企业。
钽铌是重要功能性材料,其化学和物理性质稳定,具有高熔点、加工性好和抗腐蚀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端电子、航天航空、硬质合金、超导材料、化学工业、光学、医疗等领域,属国家战略金属。随着全球5G建设、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其运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对比搬迁前的原广州从化钽铌冶炼厂,广晟新材新工厂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实现了全方位升级。其中,湿法冶炼生产的多个主要设备在国内同行属首次运用,有望为我国钽铌湿法冶炼装备升级发展提供有益探索,是广晟集团乃至全国钽铌产业工厂数字化转型的一次成功实践。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远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