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我蓝色的手语大海认下我已到达!
天光,海色,渔影,在这里做着蕞动人的交谈,浓烈的、简淡的、迷幻的、清远的——旁观者还来不及从这一秒的赞叹中醒来,就又醉入下一瞬的梦境里。
每时每刻和这片山海同频共振的人们,又怎能忍得住不向世界大声炫耀,心中的赞美与热爱呢!
《向两个伟大的时间致敬》(节选)
有人为她写诗,将她送上“中国诗歌之乡”的花路;有人为她留影,助她的好光景上太空向全宇宙展示。
霞浦海尾村90后姜瑜,选择的方式与前辈不一样。
姜瑜是离乡闯荡过的,“十几年前,这里还是穷得娶不到老婆的渔村”。
因为交通不变、土地瘠瘦,村里祖祖辈辈都只能向大海讨生路,做与风浪相搏的勇士。也不仅海尾村如此,出海捕捞、近海养殖是整个霞浦县很长一段时间里的主要经济来源。生长于霞浦的诗人汤养宗,自小也习过渔猎。
搏斗过,汤养宗深知乡人那“向大海”的豪情与斗志背后是“与狮虎争夺地盘”“与大鲸鲨鱼计较名分”的凶险,更明白这是无可选择的孤勇。
姜瑜喜欢汤养宗的诗。汤养宗笔下的海,广阔、苍茫、浩瀚、伟大,激励着他“汇入伟大的蓝色”,成为为家乡“澎湃与荡漾开来的一部分”。但他不想成为传统的“孤勇者”,他要执掌新的“蓝色的手语”,辟出到达伟大之蓝的新路。
2018年,嗅到文旅经济兴起的时代潮涌,姜瑜回乡创业。适逢霞浦县着力推动“东海1号”观光道、G228线滨海风景道等旅游交通项目建设,姜瑜立足当地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开发乡村旅游和海岛旅游体验项目,包括定制旅游、研学团建等,并通过运营社交平台账号推介家乡旅游资源。
在姜瑜的助力下,海尾村成为了新晋“网红”打卡点,四礵列岛“人间塞尔达”之名声传海内外。
2024年,姜瑜成为了霞浦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如今,到村里走访了解村民需求、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成为了姜瑜的日常。
他带领村民推出“出海捕鱼”“盘海坑”等娱乐休闲项目,不断升级游玩体验。游客们满意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海是一样的,但我们做着和父辈不一样的事。他们会觉得我们的方式更安全,带来更多的收益。我们向父辈证明了自己。”
经历大潮与小潮,并爱上自己的颠簸
与海相依,与海相生,谁不想安稳自在地吟唱——“歌谣开出波光上的梨花”呢?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远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