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推介丨广州、清远创新举措赋能产业发展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近年来,广州市增城区政府探索设立乡村振兴基金,以政府资金为引导,联合工商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基金+园区”的实施路径,聚焦生物农业、种业产业链、农文旅融合的投资建设,打造了莲花出水农科小镇、云水间人文小镇等产村融合、联农带农项目,成立三年多以来累计撬动了20余亿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一是从顶层设计上打破常规。乡村振兴基金通过“公司制+国有民营混合机制创新+专业化团队+市场化运作”的创新顶层设计,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实行市场化、专业化的公司管理,充分考虑长远运作。乡村振兴基金作为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创新设计先行先试者,开创了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新模式,充分发挥国家政策、产业基金的引导撬动作用,把政府引导基金的运行优势和民营资本的市场化灵活性相结合,为市场化的乡村振兴基金探索实践提供了经验参考。
二是从运营模式上多管齐下。推进深耕下沉市场,紧跟国家政策战略向市场推进,充分考虑投资项目对于所在村镇的联农带农作用,聚焦源头种业、新型农文旅、乡村社会责任等领域。推进基金募集和投资赋能的市场化,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吸引工商资本参与,激发工商资本市场化的活力;充分发挥基金市场化的能力,带动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振兴的积极性,进行产业投资和产业整合,实现投资赋能。推进主动型产业投资,充分发挥资本招商的功能和主动性管理,在产业引导的同时解决市场化的问题;联合龙头企业,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打通一二三产融合。推进“基金+园区”的新模式,以投资为驱动的基金体系与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依托于乡村在地空间搭建园区实现落地发展。
三是从产业形态上探索引领。探索都市农业,与上市公司、当地龙头企业共同投资建设了广东省级高端精品水果种植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了项目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缓解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探索文旅产业,以绿色低碳的方式微改造旧厂房打造了云水间人文小镇,用“基金+园区”的模式,创新拓展乡村文旅实施路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探索穗种强芯,立足“源头种业+数字农业”,打造了集生态、环保、智能、种养结合、立体循环的湾区种业硅谷“莲花出水农科小镇”。探索培育青年产业CEO长青力量,发起设立了广州市头部所乡村人才学院,面向村社干部、新农人、返乡青年,积极培育“乡村CEO”。(广州市增城区农业农村局提供材料)
“四化四衔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清远市阳山县以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为契机,把农业生产托管作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抓手,强化政策引导、创新组织机制、创建示范基地、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联盟化、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阳山县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健全托管服务体系 破解种地增收难题》的经验做法入选2022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一是服务组织联盟化,促进小农户与新农人有效衔接。坚持联农带农,引导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农人抱团合作,组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盟,带动周边小农户参与农业发展。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阳山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将实施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内容,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奖补办法,统筹用好中央财政资金2100多万元,采取先服务后补助等方式对服务组织或小农户进行补助。创新组织机制。成立阳山县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2个镇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分中心,公开遴选出8家综合实力较强且优势互补的服务组织加盟到运营中心,在信息共享、农资供给、农技指导、农机租用等方面分工合作,为全县各乡镇农户提供托管服务,提高作业效率。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全县完成生产托管服务面积13万多亩,服务农户3万多户。用好协办体系。构建“县托管运营中心+镇托管服务中心+托管员”农业生产托管协办体系,充分整合全县分散服务资源和农户生产托管需求,各级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农户托管需求精准对接,实现农民、村集体、托管中心、服务组织互利共赢。
二是生产技术专业化,促进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坚持科技强农,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破解传统农业耕作效率低的困局。推广耕作机械化。整合全县大中型农机、农机操作员、村级农技员等资源,为农户提供犁耙田、插秧、收割、植保无人机喷药等机械化生产托管服务。目前,全县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35.96%,其中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71.98%,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品种优良化。从品种选育、种植、管理等方面优化农产品品质,示范推广省的主推技术和主推品种,推行标准化种植和绿色生产方式,产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进一步擦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名片。推行管理信息化。推广应用“粤农服”托管小助手,制定完善生产托管服务合同,明确服务标准、服务价格、验收标准等等,让农户足不出户享受到便捷托管服务,2021年线上下单作业服务面积达到8.21万亩。
三是农业经营规模化,促进农田增产与农民增收有效衔接。坚持效益优先,通过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产,农民增收致富。筑牢规模生产基础。2017年以来,该县统筹涉农资金7500万元,出台奖补办法,推进土地整治整合和耕地规模化流转工作,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田成方、地成块、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地平整、机可耕”,解决土地细碎化难题,为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奠定坚实基础。创建托管示范基地。按照省的标准和要求,选取产业优势突出、耕作条件完善、群众积极配合的连片土地,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建设,建成了9个生产托管示范基地,其中水稻种植基地辐射周边耕地1500亩,带动本村90%共540户农户参与托管生产。探索多种托管模式。根据群众的不同需求,探索由农户自行选择,提供犁耙、插秧、施肥、喷药、收割等生产服务中的一种或多种服务,也可全程托管服务。隔坑村水稻全托管示范基地探索形成“村社共建+整村推进”模式,即燕红种养专业合作社与村集体合作,整村推进生产托管服务,实行统一播种育苗、病虫害防治、施肥、收获、产品销售的“五统一”服务。
四是农业经济市场化,促进农业收成与农业收益有效衔接。坚持市场导向,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保障农产品丰产丰收,提高农产品收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订单农业保销路。引导大型超市或生鲜店与托管服务对象签订农产品订购协议,形成“全程托管+订单销售”“多环节托管+产品销售”模式,实现农业托管产品上网、入市、销往大湾区。签订利润分成协议,托管中心为服务对象保底每亩定额收成,超出部分由托管中心、服务对象、村集体可按3:5:2的比例分成收益,激发三方开展农业托管的积极性。旱涝保收抗风险。全省首创“政策性保险+商业性保险”模式,为全县首批试点全程托管的水稻提供全过程完全成本的风险保障,保额提高至每亩1500元。(******阳山县委改革办供稿提供材料)
来源:******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远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