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洲心街:打破旧田埂小田变大田
科技日报记者 龙跃梅 通讯员 赵宇
4月1日,记者在广东清远市清城区洲心街沙湖社区的一些村小组看到,田野里此前的一些“田埂”已经没有了,一块块“小田”变成了“大田”。
洲心街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素有“洲心小平原”之称,加之村民向来勤劳,精耕细作,因此农业是洲心的立身之本。
然而,由于种粮效益低叠加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洲心街粮食安全、耕地撂荒问题日益严峻。当传统农业日渐没落,为了实现动能转换,发展现代化农业,洲心街于2023年在沙湖社区选定了4个村小组共计210亩耕地进行整村农业生产托管试点,由农业公司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大规模种植水稻。经农业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后,这里的水稻产量是村民自种产量的1.2—1.5倍,实现了产量和效益的双提升。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适应各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民风民情,农业生产托管形成了三种“交钥匙”方案供村民自由选择,即全过程农业托管、多环节托管、土地入股合作分成。
联岗社区成功将辖区内可托管的600多亩农田全部参与农业生产托管,成为首个实现整村推进的示范社区。联岗社区打破了户与户之间的田埂,将原先户均不足2亩的“小田”整合成全村数十亩甚至上百亩的“大田”。“小田变大田”后,支持同时耙田、施肥、播种三种农业功能的大型机械设备每天可以作业上百亩,效率大幅提高,是传统耕种方式效率的300倍。
今年春种中,该街道已有超过1300亩农田确定参与农业生产托管,“全过程农业托管”和“土地入股合作分成”是主流的服务方式,受到了村民的支持与热捧。
记者了解到,在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等问题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洲心街依托农业生产托管,以科技赋能农业,通过“小田变大田”的创新性改革,解决了耕地细碎化的问题,便利农业设备进行机械化耕种,能够利用规模效应实现降本增效,切实增加种粮利润。
洲心街相关负责人介绍,洲心街秉承做精做强的农业发展思路,按照“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小田变大田”的模式,以科技引领农业,以创新引领发展,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超过煤电装机
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超过煤电装机
财政部: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优先保障
财政部: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优先保障
中国选手邓雅文夺得巴黎奥运会女子自由式小轮车公园赛冠军
中国选手邓雅文夺得巴黎奥运会女子自由式小轮车公园赛冠军
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4%
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4%
封面新闻丨巴黎奥运会倒计时!赛内赛外,这些精彩不容错过→
封面新闻丨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开幕 近二十项新技术将集中发布
封面新闻丨深中通道正式开通!这个海上奇迹有多强?
封面新闻丨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 担当新时代科技工作者使命
再现“水花消失术”,陈芋汐、全红婵夺冠!
科学新发现丨中国东南部首次发现深吻型暴龙类恐龙新属种
我是科研助理丨蔡心怡:为锂污染风险检测尽绵薄之力
高燃时刻!24秒回顾孙颖莎/王楚钦乒乓球混双夺冠之路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远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