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总体规划(2016-2035)草案公示
为全面贯彻中央、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推进“三规合一”工作,落实清远市城市总体规划等上层次规划控制和指引,按照清远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开展了浸潭镇总体规划及三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以完善浸潭镇的规划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推动浸潭镇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的规定,我局现将浸潭镇总体规划公示如下:
1、项目名称: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总体规划(2016-2035)
2、公示类型:批前公示,从2018年8月24日至2018年9月22日,共30天。
3、项目详细情况及意见反馈方式可登陆清远市城乡规划局网站()查询或直接到我分局(笔架路3号行政服务中心811咨询),咨询电线。
浸潭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为浸潭镇行政管辖范围,包括32个村(居)委会,总面积471.85平方公里。
规划确定确定浸潭镇的职能定位为生态休闲旅游为特色的农贸型城镇,特色山水旅游节点,珠三角中心城市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生态山水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规划确定浸潭镇城镇性质是清远市西部的以三农服务、山水旅游、旅游服务及农产品集散为主导的生态商旅小镇。
人口规模:到2020年镇域人口10.45万人,到2035年镇域人口11.2万人,2020年镇域城镇人口3.81万,2035年镇域城镇人口4.74万(其中镇区人口为4.1万人)。
至2035年,镇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178.81公顷。
依据浸潭镇的发展现状以及规划的整体布局,结合城乡一体化推进的发展模式,全镇形成镇区、中心村、重点村、一般村四级的村镇体系。
规划形成“一轴、一带、三片区”的城镇空间结构。
指现状建设路城镇生活服务主轴,重点培育其作为浸潭镇旅游、生活服务的核心地带;
指滨江河滨水景观带,依托镇区中心的滨江河,两岸留出足够的用地打造滨水公园,将滨江河打造为镇区主要的景观休闲带;
指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区、老镇综合服务区和现代农业体验区。
规划至2035年安排城镇建设用地178.81顷,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5.97平方米。
对浸潭镇现有114省道及368县道/409县道进行优化升级,加强浸潭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全镇公路分为四级标准设置,交通网络结构:形成“两快+一环”的骨架路网
清连高速、汕昆高速。主要承担过境及对外快速联系的功能。
清连高速:全长215.25公里,清连高速南倚珠三角高速公路网,北向辐射湖南、广西,是广东北上出省蕞快捷的黄金通道之一,是带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
汕昆高速广东段:东起广东汕头,西至云南昆明。在广东省起于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从沈海高速公路汕汾段金洲互通枢纽引出,经汕头月浦、潮安庵埠、揭东区、丰顺县、兴宁市、龙川县、连平县、翁源县、英德市、怀集县,终于怀集县岗坪镇维安村(粤桂界),全长589.5公里。
汕昆高速浸潭段长约24公里,规划红线。
省道114:规划远期对省道114进行升级拓宽,红线m,目标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处理好与周边区域的联系。严格按规划的公路线型标准改造、理顺道路,对占线的建筑物、构筑物限期拆除。同时提升公路沿线绿化景观,沿线种植观赏性强的花卉、乔木。
县道368:是浸潭镇内部镇区与桃源圩的重要对外联系通道,规划为三级公路,红线米。规划基于镇域原有道路交通条件,并落实上层次交通专项规划要求,增加由桃源镇圩北部起,贯穿汕昆高速西互通出入口与114省道(浸潭境内)的规划道路,等级为县道。加强与高速公路对接,大大增强浸潭镇的对外交通能力。
本着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各旅游节点间的联系,其中中心村、特色村对外联系道路参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红线米。
围绕镇域南部规划一条环路,主要是接通大罗山水库南侧与蕉坑村东侧路网,链接县道368与县道409形成镇域内部主要交通环线)支线公路
镇域内支线公路为通村公路,道路红线米,通村道路为硬化路面。
规划公共设施按“城镇中心——中心村/特色村——普通村——自然村”进行四级设施配套。各等级设施配置标准如下:
按《广东省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指引》,涉及的所有设施为应配设施,规划公共设施包括一站式服务窗口、小学、幼儿园、卫生站、农村技术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体育运动场所、老年人活动站、邮政快递点、肉菜市场、便利店。
卫生站、村委会为必设设施,日用百货店、文化室、图书室、全民健身场地为应设设施。
自然村主要设置文化室、小卖部、健身活动场地、村小组办公室、文化宣传栏等。
浸潭镇区为镇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及农产品集散中心,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34.38公顷。
规划形成“一轴、一带、三片区”的功能结构。
“三片区”:指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区、老镇综合服务区和现代农业体验区。
鉴于现状对外交通与镇区内部交通混杂的情况,规划将县道368、县道409镇区段改线)主干路
结合规划区性质、规模、用地布局和现状道路走向,合理规划道路分工明确、主次分明的道路系统,以适应镇区范围的扩展和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规划采用方格网式布局,形成“两横两纵”的城镇主干路网结构。考虑在镇区东部新区增加主干道贯穿镇区东西和南北,镇区主干路有建设路、人民路、规划纵一路,其中规划纵一路道路红线m,建设路与人民路规划红线)城市次干路
次干路主要为组团内生活性主干道,分为滨水的景观性次干路和为组团内部服务的生活性次干路,红线)城市支路
镇区支路主要为生活性道路,主要用于满足各功能区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支路的特点是车速慢,以人流和自行车流为主。支路的道路红线)客运站
浸潭镇暂无客运站,镇区中部有一处客运售票点,规划在省道114东侧新建一处客运站,用地面积约为0.39公顷,提升旅客运输能力,未来为浸潭镇的居民出行和外来旅客提供便利的服务。
规划结合东部综合商贸中心新增设置一处社会停车场,用地面积为0.22公顷。
(1)镇级:结合滨江河景观带形成商业带。
(2)片区级:片区级服务公共服务分别位于老镇区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区。根据各个片区的规模大小、主体功能定位和地理位置等配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远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