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三步阳山这个地方的土地资源“活”了过来!还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了!
原标题:走了三步,阳山这个地方的土地资源“活”了过来!还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了!
阳山这个地方的土地资源“活”了过来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广阔天地迎来了千载难逢、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近日,中国之声的系列报道《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对阳山的土地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阳山县七拱镇的火岗村的七彩水稻公园,工人们正驾驶着拖拉机犁地除草,为播种做准备。
“这个地方有点斜坡,上面是有很多树根和竹根的。”
去年12月落户的这个七彩水稻公园,正在打造以田园观光和农业生活体验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负责人鄢明不远千里,从河南来这里投资,看中的不仅是当地的水稻种植基础,更是地方政府整治整合土地的魄力。
“火岗这个地方,综合整治了连片的上千亩的适合于机械化耕作和建立农业基地和建立农业公园的这么一块基地出来了,迎着这个机遇,我们找准了这个切入点。”
鄢明没有想到,他看中的火岗村的长处曾经却是这里的“短板”。
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的阳山县,36万亩承包土地,8.95万户农户,户均承包土地4亩多,却多达9.8块。细碎化的土地让农民耕作难度大、成本高、效益低,这成了现代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的“拦路虎”。
阳山县地处山区,土地碎片化情况突出。
2013年,阳山县被列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改革,切中“命脉”,从农村蕞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入手,而土地改革又从蕞让农民头疼的土地细碎化开始。
通过工程建设整治、农民土地经营权权属调整,使村民的农田从小块变大块,从多块变少块,排水、浇灌和运输条件随之得到了极大改善,土地价值增幅60%以上。
“大家土地条件改善了,你自己耕也方便,另外我们出租,那老板进来一看,环境那么好,我直接进来就能发展项目了。”
土地整治整合是阳山县土地改革的头部步,为第二步土地流转经营、第三步以土地为资源争取金融扶持,打下了基础。
2014年5月,阳山县成立了广东省首个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并在辖区内的每个乡镇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所,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11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个人产权流转交易品种提供信息发布、组织交易和产权鉴证等服务。
中心交易部部长黄建勋说,平台将农村各项信息全部公开,采用公司竞价的方式进行交易,既能保障农民和农村集体利益,又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通过现在整合、连片的话,到了平台又公平公正公开,那个效果就不同了,利用价值就高了,不断地使得这个土地有效的流转嘛!”
土地资源盘活了,经营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相应提高。
阳山县探索通过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农户和土地经营主体自主申请办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书》,鉴证书代替了以前繁琐的资产担保认证。
七彩水稻公园项目负责人鄢明说,就在记者采访前,银行还找上门来,主动为他提供相关服务:
“这个鉴证书在我们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大的作用。农行跑过来说,我就凭你的鉴证书,我可以对你的农业生产进行扶持,资金扶持。”
金融扶持让土地经营主体有了发展的后劲儿,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加入到新型农业生产中来。
“我们一年的租金就是500块(一亩),分红就是10%。按照今年估计就是有100万左右租金。他在这里开公司,种水稻公园还是请我们的人做工,90块一天。”
如今,阳山县的农民“收租、打工两头赚”,一些外出多年的村民又重返家乡当起了现代职业农民。与其让土地“撂荒”不如让土地“流转”。
当前,全国还有不少地方正像阳山一样,在土地流转中为农业“转”出效益、为农村“转”出活力、为农民“转”出希望。
我国农村土地的碎片化,既捆住了农民种田的手脚,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也让土地资源的规模效益无法显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人工成本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农民无法立农而富,这和土地碎片化不无关系。
阳山县土地改革从整治整合碎片化土地开始,找准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软肋”,为土地流转等一系列土地改革奠定了基础,是深化土地改革的有益探索。
主演:道恩·强森 / 昆凌 / 文峰
原标题:走了三步,阳山这个地方的土地资源“活”了过来,还被央媒报道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远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