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产业
西牛镇,素有“中国麻竹笋之乡”之称,是清远市蕞大的优质麻竹笋生产供应基地,西牛麻竹笋、西牛麻竹叶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自2021年增城区驻清远英德市西牛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入驻以来,会同西牛镇党委、政府,聚焦盘活麻竹笋优质资源,助力麻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作队陪同华南师范大学专家考察西牛麻竹笋种植基地
工作队入驻西牛镇后调研发现,虽然全镇从事麻竹笋行业的人口众多,竹笋专业合作社、加工点、家庭农场以及笋企也遍布全镇,但总体呈现小而散、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为此,工作队积极推动西牛镇规模较大的合作社和笋企联合起来,组建西牛麻竹笋行业协会,握指成拳。经过多轮协商,西牛镇西牛麻竹笋行业协会成立,初步形成抱团发展的良好态势。
为学习先行地区产业发展的经验,助推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工作队组织西牛镇干部和主要笋企负责人等,前往已成功创建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揭阳市揭东区埔田镇开展调研。经过调研,工作队为西牛镇拟定了“政府主导、驻镇帮扶、协会联结、企业参与”的产业园创建工作机制,提出产业园创建具体举措和“协会+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等,给西牛镇党委、政府和企业家带来启发和借鉴。
整合资源助推麻竹笋镇域产业园建设
2022年6月,清远市决定将“西牛麻竹笋”列为五大重点打造的百亿农业产业之一。工作队聚焦这一利好,通过整合帮镇扶村资金、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加快了镇域产业园建设,目前已有14家企业入园。镇域产业园的成功创建,为建设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蹚平了道路。2022年,镇内英德市西牛麻竹笋产业园成功入围2023年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入库重点推荐名单公示;2023年8月,西牛镇(麻竹笋)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
工作队还聘请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对西牛麻竹笋的历史、营养价值、餐饮文化、生产经营管理等进行梳理,深入挖掘麻竹笋的文化内涵,全力打造西牛麻竹笋区域品牌,提升麻竹笋的附加值。
同时,工作队积极帮助麻竹笋等西牛农产品上架广清两地的消费帮扶平台,入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名录,且在增城5个消费帮扶馆开辟英德馆,展示麻竹笋等西牛镇农产品,开通首月即销售农产品约12万元。两年多来,在工作队积极协调下,西牛镇笋企多次参加广州市相关单位举办的展销会,让西牛麻竹笋亮相珠三角,期间得到了客商和消费者的关注、青睐。
在工作队看来,金融帮扶可以增强麻竹笋行业的发展信心。工作队利用帮扶资金发挥金融作用,提请清远市出台《麻竹笋产业风险补偿金实施方案》和《麻竹笋市场主体贴息贷款实施方案》,加上英德农商行出台专属信贷产品,平安财险推出西牛麻竹笋价格指数保险,形成金融扶持麻竹笋产业的发展合力,各渠道发放麻竹笋贷款超亿元。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推动西牛镇麻竹笋种植面积稳步增长达20.3万亩,产量达35万吨。本土笋企从2021年的8家增加到现在的12家,其中英德市源丰农副产品加工厂还成长为本土头部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蕞近,2023清远西牛麻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出利好消息,包括西牛麻竹笋产业首批行业标准的正式发布和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西牛麻竹笋企业授信签约进行金融帮扶。而且,2023年12月,英德市西牛麻竹笋‘补改投’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2023年省级财政资金‘补改投’现代农业产业园试点项目推荐名单。工作队将用好相关政策,推动西牛镇麻竹笋产业进一步发展。”工作队负责人表示。
用科技帮扶提升西牛麻竹笋品牌价值
“科技帮扶是提升西牛麻竹笋品牌价值的重要手段。”在工作队推动下,华南师范大学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为西牛镇麻竹笋提供从种苗培育、土壤改良、废料处理到产品体系、品牌打造、营销推介的全方位帮扶。目前,已成功解决麻竹笋加工余料饲料化利用课题,仅此一项,就为西牛镇笋农带来2000多万元的收入。
西牛镇拥有丰富的天然富硒土地资源优势。工作队积极推动广东省地质调查院与西牛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天然富硒麻竹笋品牌。目前,国家鼓励发展竹产业循环经济,工作队联同西牛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引进一家“以竹代塑、以竹代粮”企业,让丰富的竹林资源得以更充分利用,增加笋农收入。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远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