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占地仅3亩!我市走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新路子
平均占地仅3亩!我市走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新路子
在距离英德市区9公里外英红镇的广德园万洋众创城,一排排整齐的厂房矗立,已有145家企业入驻在这里,预计年产值达到100亿元。这样的产业集群化背后,是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我市着力破解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六难”问题,积极探索中小微企业产业园发展的新模式。
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迅速,规模越来越大,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中小微企业在传统城市中因自身能力、专业技术等因素,存在用地难、建设难、招商难、融资难、管理难、服务难等“六难”问题。清远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工业强市”战略过程中,大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探索中小微企业产业园发展新模式,着力破解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六难”问题。
万洋集团在打造集聚平台运营和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建立了一套集聚发展、统一招商、配套共享、园区运营的发展模式,被称为“万洋模式”。已在我市英德和佛冈落地三个项目。
“‘万洋模式’符合资源整合、配套共享的趋势,符合工业项目集聚发展的需要。”日前,市委书记殷昭举会见了万洋集团董事长一行并座谈,对万洋集团打造的运营模式和中小微企业产业园用地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那么,在中小微企业的“六难”情况下,万洋众创城打造的中小微企业产业园是如何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组数字来分析和理解:
广德园万洋众创城坐落于广德园区范围内,首期用地936亩,其中817亩通过一级市场招拍挂取得,119亩通过二级市场流转取得,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容积率接近2.5。目前已经完成厂房建设100万平方米,20万平方米正在建设,剩余30万平方米正在按计划施工设计中。
集聚发展 引入中小微企业145家
园区由万洋统一招商,广德园同时负责对招商引入企业在安全、环保、效益方面予以严格把关,确保企业符合入园要求。已入园企业145家,将解决就业约2万人,以日用化妆、生物保健、运动装备等为主导产业,并形成产业链集群发展,预计年产值达到100亿元。
园区首期总用地936亩,建筑密度约50%,扣除园区道路、集体宿舍等公共配套用地后,平均每家企业的占地仅3亩,蕞大限度的促进了土地的高效利用,这与目前部分企业动辄要求几百亩地的粗放利用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用地难”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硬伤,且普遍采用“分散型”建设,造成一定的土地资源浪费。万洋众创城生产厂房根据企业需求定制设计,由万洋统一建设,层高、面积、户型、荷载、柱跨等可以自由选择、量身定做,确保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生产厂房的垂直开发,控制在5-6层,通过先招商再定制建设的开发方式,有效控制了土地和厂房闲置,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员工宿舍则在10层以上,宿舍、饭堂、超市等配套由园区统一建设,避免重复投入。
传统园区主要承接大项目、大企业,中小微企业获得土地资源比较困难,基于工业厂房产权可分割政策,万洋众创城设计出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厂房建筑,生产厂房按需定制,允许按幢分层分割转让、登记确权和抵押融资,厂房按层出证,50年产权,可灵活分证融资。目前生产厂房售价约2200元/平方米,如果企业购买2500平方米生产厂房,总价为500多万元,按照首付20%按揭购买,入园所需成本仅100万元,大大降低了用地用房成本,有助于企业将资金蕞大限度的投入到企业生产运营中。
服务中小企业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租厂房的话,在装修、设备、公司形象的投入方面都会有所顾虑,但如果是自己的厂房,50年以内还是自己的。”已进驻广德园万洋众创城的一企业负责人在这里买下一个厂房,从建设到交楼用了一年多,他对这样的模式表示肯定。
“一个企业独自办厂房,是吃不消的。”英德万洋众创城总经理林开足表示,作为平台,万洋解决了土地、配套、管理等问题,为企业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
近日,清远市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等一行前往广德园万洋众创城深入调研,实地查看并指导中小微企业产业园用地模式,探讨如何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让产业园符合清远工业项目集聚发展、绿色高效的产业定位,有利于促进清远产业集群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我市各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在高新区、清城区、清新区、英德市、连州市、佛冈县等工业园区内推行中小微企业产业园用地模式,统筹用地规模、计划指标、耕地指标和水田指标等资源要素保障,落实土地出让、土地价格、建设强度、分割登记、抵押融资等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产业园建设,切实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东莞楼盘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130102
提交验证代表您已阅读并同意《楼盘网服务使用协议》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远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