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迎来新发展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高田社区打造线下农产品展销中心。 黄玉熹 摄
从房屋破旧、路面坑洼到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全面覆盖,从一穷二白、增收乏力到脱贫致富、产业兴旺,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万多元……清城区东城街道新桥村党总支部充分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以党建为引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以民宿产业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产业新格局,积极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致富创业。
近年来,清城区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挖掘乡村资源禀赋,扎实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整合全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致富创业,用“红色引擎”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全力推动革命老区村(社区)集体经济壮大和乡村全面振兴。
●南方日报记者 黄玉熹 通讯员 邓渝
新桥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顺利完成9.2公里主干道硬底化、19条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村2条、特色村3条,示范村3条、整洁村10条、人居环境村1条)、文洞河中小河流治理提升、山泉水安全饮水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等系列民生工程,村民生活环境进一步美化,公共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让新桥老区旧貌换新颜。
同时,新桥村借助地理区位及资源优势,以大水坑村为原点,探索田园体验式旅游、蔬果采摘经济发展模式,打造“党建+乡村旅游”特色品牌,通过发动村民将自家楼房创新改造为乡村民宿及农村特色饮食小店,融合周边知名生态旅游风景区形成多功能复合的文旅综合餐饮街区。
目前,新桥村范围内有民宿38间,客房328间、床位468个,每栋平均年收入达13万多元。“民宿产业的迅速发展,让我们年轻的村民回来创业,增强了村子的内生动力,能够为家乡的振兴出一份力。”新桥村党总支书记卢振宇说。
高田革命老区位于清城区飞来峡镇西面,下辖27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民小组,其中11个村为革命老区村,集体的经济收入以土地出租、山林发包、商铺出租为主。
近年来,高田革命老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各村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都得到了提升。目前已全面完成整洁村12个、示范村11个,今年在建特色村2个、示范村1个。在清城区老促会的大力帮扶下,先后完成了电排站、坑口村和谐桥、新华村至坑口村道路拓宽及硬底化工程、红光村至石群村道路拓宽及硬底化工程、枫树墩至西坑口水圳加固维修工程等帮扶项目。
“我们社区成立了商务公司,通过线上和线下平台展销农产品,提高村民经济收入。”高田社区党委书记陈文毅表示,高田老区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围绕飞来峡一品,不断巩固树立推动山地鸡、乌鬃鹅、黑皮冬瓜等产业品牌,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高田社区成立了卓越商贸公司,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展销辖区土特产,真正实现让村民增收。
西坑村是清远市革命老区之一,红色资源、自然资源丰富,建有西坑村文化馆,森林覆盖率为75%,2019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森林之乡”,天子山瀑布风景区就坐落其中。近年来,西坑村党总支部以创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推动组织建设更加完善、产业更加兴旺、收入更加富裕、环境更加优美。
西坑村党总支部充分发掘本地红色资源优势,通过“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西坑村党总支部借助景区优势,着力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品牌,投资303万元拓宽了村委会到天子山的乡村道路,完善旅游产业配套,积极引进特色民宿、发展农家乐。目前,西坑村共有以家庭作坊方式经营的16家农家乐和4家民宿,其中8家年净利润超20万元,蕞高营业额达100万元,有力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同时,西坑村先后投入超100万元建成了西坑村文化馆,并以文洞革命根据地纪念碑为起点、西坑村文化馆为终点,打造了一条约13公里的红色文旅徒步线路,着力把西坑村文化馆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飞来峡镇高塱村党总支部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茶叶和竹笋种植加工等富民兴村产业,有效整合土地资源,解决部分村民就业问题,激活高塱经济联合社经济活力,带动高塱村产业兴旺发展,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高塱村经济联合社竹笋加工厂是一家集竹笋制品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于今年7月正式启用,是清城区发展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之一。目前,高塱村约150户村民从事麻竹笋产业,全村种植面积达400多亩。
“我们将优化深加工环节,努力实现麻竹笋增产提质,提高飞来峡镇麻竹笋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高塱村党总支书记陈雪飞介绍,随着越来越多农户加入,麻竹笋产业逐渐成为当地农户增收、农业增效的优质产业,不断增强群众发展麻竹笋产业的信心和决心,预计未来全村麻竹笋种植面积将扩大到2000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远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